县域产业集群建设的路径思考

日期:2014-12-10 标签:县域经济 县域发展 来源:深远

      摘录本文,希望加入产业集群发展的企业主们有所关注,见文后 深远点评。

 

      产业集群是块状经济“升级版”,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各地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主要着力点。结合县域经济的规律特征,笔者对产业集群建设有若干粗浅思考。

  一、产业集群的基本经济功能


  产业集群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效应”:一是资源集约效应。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二是技术溢出效应。一方面,集群内部之间的竞争压力,能够刺激企业家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大量关联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有助于技术信息流动和外溢。三是区域品牌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产生群体广告效应。四是制度规范效应。集群内部企业关联度极高,彼此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你有我有、你强我强”。因此,很容易在集群内部形成诚信与合作的文化氛围。

  二、国内外产业集群建设的经验

  从国际上看,产业集群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美国的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好莱坞娱乐业集群,意大利的马切拉塔皮鞋皮具产业集群和普拉特羊毛纺织产业集群,日本的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印度的班加罗尔电子软件产业集群等。从国内发达地区看,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如浙江立足区域块状经济优势,全力推动温州鞋业、海宁皮革、绍兴纺织等42个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上海抓住建设自贸区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江苏先后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创建等专项行动,产业集群已成为江苏工业的优势和亮点。

  尽管国内外各地区推进集群化发展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各有差别,但仍有许多共性经验可供借鉴: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政策,分析地区产业基础和特征,对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集群实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强化和拓展产业集群的独特性,集聚发展优势产业,挖掘内生式集群。二是坚持链式发展。建立以中小企业族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政策支撑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内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中介组织之间等多种主体和机构的网络化联系与合作创新,全力推动产业链式化扩张。三是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产业集群的灵魂,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创新型高级阶段升级。四是坚持政企协作。将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有机结合,完善公共领域的支撑体系,加强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改善基础设施,将产业集群政策与其他政策有机结合,建立政策保障和配套体系,形成一系列灵活的政策。

  三、推进县域产业集群建设的具体路径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单元,具有空间聚合度高、要素流动自由、经济活动联系紧密等优势,具有培育产业集群的良好土壤环境,从笔者所处的浙江来看,产业集群基本上是以县域甚至镇域为空间单位,形成了“一镇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但是,县域经济也有其天然的缺陷,比如,资源整合能力有限、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低等。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推进县域产业集群建设,笔者认为要突出十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突出规划先行。规划是引领发展的龙头,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要结合区位特点、产业现状、比较优势、功能定位等因素,科学编制“1+N”的规划体系。其中,“1”就是县域产业集群总体发展规划,“N”就是若干个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划,积极引导产业合理集聚和科学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增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提高支撑和带动能力提供指导。

  二是突出政策引导。政策是政府发挥调控作用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探索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信息化建设、共性技术攻关、产业链的延伸等,变“漫灌”为“滴灌”,切实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三是突出队伍帮扶。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既要用好市场“无形的手”,也要重视用好政府“有形的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支队伍”的要求,分别成立专门的工作队伍,并明确各自责任,共同协调和解决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突出专业园区支撑。与传统的综合性园区相比,专业园区(也可以是“园中园”)在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成、资源集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要结合“1+N”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从区域经济协同性、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经济功能完整性出发,明确园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和产业配套,以龙头企业、核心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合理布局和做长产业链为主线,着力引进和培育产业链重大项目,培育和建设成以大企业为骨干、以中小企业为配套、关联企业高度集中的产业集聚平台。

  五是突出重大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培育与成长,最终都是依赖于一个个的项目。要从完善产业链、降低产业整体运营成本出发,围绕产业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下游产业以及互补性产业,确定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项目投资方向。按照“抓大不放小”、“内生与外引并重”的思路,既重视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建设,又重视配套功能突出的小项目建设;既重视本土企业的成长,又重视外来项目的引进,以此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链。

  六是突出龙头企业引领。大企业的成长是增强产业集群带动能力的关键。一方面,要对骨干企业在用地、能源、融资、劳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引导其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壮大总量,做强做优,发挥好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引导大企业加强与本地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发挥本地产业基础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既能够为本地企业提供市场,又能够降低大企业的采购成本,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共荣。

  七是突出行业协会建设。要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行业活动,制定行规行约,建立自律机制,遏制无序竞争,拓宽服务领域,使其成为自律和维权的机构、学习的平台、沟通政府和部门的桥梁、企业家的俱乐部以及对外学习交流的机构,从而形成行业整体竞争优势。

  八是突出区域品牌培育。区域品牌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具有强有力的吸附作用,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有力支撑。从今年起,国家工信部启动了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计划到2015年,在全国建设50个左右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示范区。要按照“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具体抓、龙头企业挑大梁”的思路,积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产品标准,形成整体品牌效应。该品牌可以在集群内部共享,并得到法律保护,具体运作则通过品牌经营、授权使用来实施。

  九是突出专业市场建设。产业集群的发展与专业市场的发展唇齿相依、共兴共荣,两者互为内生动力。要按照“线上、线下”同步走的思路,大力推进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建设,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并由单一货物交易功能向信息发布、会议展览、品牌培育、物流集散等多功能演化,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平台,培育产业集群的生命力。

  十是突出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对降低整个产业链成本、提高市场反应灵敏度、增强集群规模效应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围绕研发、设计、营销、采购、物流、信息、金融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推动成立行业性研发中心、检测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夯实产业集群的保障力。

      本文从较宏观的层面做了框架性的描绘。诚然,做好区域产业经济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和各地资源的努力,对于意图加入一个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企业尤其是成长中的企业而言,需从区域地理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区域人力资源成本、区域关联行业等众多维度区分,单纯的短期税收政策等或让企业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同时,企业也应主动根据周边资源情况协调自身产品、渠道、品牌等的建设,借势借力。

返回

上一篇:独辟蹊径做营销——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联合知名漫画家推出DIY信用卡

下一篇:探底校园紧抓用户 腾讯走出90后营销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