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美的杂志》——杜建君:体育价值为品牌创造正能量
日期:2012-11-28 标签:大厨房 来源:美的厨房电器项目组
专栏导航
体育价值为品牌创造正能量
中国•深远顾问机构董事长、首席顾问 杜建君
李宁品牌以其体育精神的象征,一度成为中国体育运动用品的领跑者。然而近年来,由于迷失了体育精神,在市场运作中丢失了品牌原有的魂,以致遭遇市场表现下位和战略困惑。体育营销是一个不乏智慧的守正出奇策略。
至今,笔者与美的携手7年,致力于营销咨询及其组织系统能力提升,一直感知和乐见美的深刻转变。新近美的与国家体育王牌之师——备受社会尊重和国民崇敬的中国游泳、跳水军团续约战略合作,笔者更感知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一、体育和制造走向世界凸显民族走向世界
思想家梁启超说,国家的希望最主要体现在年轻人和体育精神上。从中华民族精神走向世界的实践来讲,改革开放以来最耀眼的就是两点:中国体育和中国制造。中国体育成功走向世界,极大地表征了中华民族“人”之崛起;与之相映成趣,中国制造也走向世界,缔造了“Made in China”世界经济奇迹,而制造背后的“中国品牌”正面临如何真正赢得世界的挑战。作为中国家电制造的代表,美的无疑是其中一个先行者和执着追求者。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可口可乐、三星、松下、联想的崛起,成为世人高度关注的一流品牌,无不与体育伴随、与奥运同行、与成功的体育营销紧密相连: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就了松下等日本品牌的孵化和国际化,1988年汉城奥运会成就了三星走向世界,1996年亚特兰大百年奥运会加速了可口可乐的国际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加速了联想的国际化,体育营销对联想几年内实现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功不可没;珠三角的中山华帝作为2008年奥运火炬制造商,其体育营销也为其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后劲。
二、体育与制造品牌的精神契合折射成长基因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体育精神,及其文明、开放、竞技和专业的内涵,凸显着国际化精神、专业化精神和冠军精神,这也是中国优秀制造品牌企业所应具有的成长基因。
1.国际化精神。中国体育的国际化精神,既体现于体育军团在国际上摘金夺奖,还体现在引进国际化教练人才,遵守共同的国际规则上。与之相辉映,美的“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的人才”,从一个侧面生动地体现着其长期以来的国际化底蕴;与开利、东芝等企业的合作,以及多个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也是美的国际化的注脚。
2.专业精神。中国体育的专业精神值得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群体借鉴,它给世人这样的启示,即越专业的人、越专业的文化越能创造奇迹。所谓无专业不品牌,制造企业的专业团队、专业文化的打造,正是对专业精神的印证;科学的训练和良好的团队,所指向的都是专业精神。运动员最大的荣誉是得到观众的掌声,美的军团最大的荣誉就是赢得消费者的赞誉。
3.冠军精神。人们只记得冠军,很容易忘记亚军,只有冠军才能被更多地认知和肯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中国体育的冠军精神,既体现在个人争上游、拿冠军、为国争光的信仰上,更体现在传承、引导、团队协同和持久力迸发上。IBM、微软、苹果等公司是持久力超强的冠军团队,中国体育军团的“水军”、体操、乒乓球和羽毛球是具有优秀冠军精神的冠军团队。
冠军团队需要“冠军”的文化力、组织力和领导力。继2010年销售突破千亿元大关后,受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产品毛利偏低、综合成本上升、营销变革等重重挑战,对此,美的积极战略转型,从曾经的强调规模、速度、成本,到如今的突出利润、效益和质量,更加注重规范管理、夯实基础、转型升级、提升价值。诚如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先生所说,“对内要夯实基础管理,对外要提供更好的产品”,这就是对美的二次战略转型的最好诠释,更是新阶段美的冠军精神的最好体现。
三、价值营销为当下和未来注入正能量
体育是人气聚集、士气激发、品牌传播的好载体。在多媒体时代,它是最鲜活、最健康的事件,是价值的背书,是正能量的象征,它代表着向上、活力、激情与希望。
体育营销是对品牌价值的呈现与放大,美的体育营销,应该是在给美的团队和美的品牌注入正能量,更是给美的未来事业注入正能量。
作者简介
杜建君
1963年11月生,中国•深远顾问机构董事长、首席顾问,深圳市管理咨询协会副会长。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国内实力派战略专家、营销专家与管理咨询专家,中国管理咨询界风云人物,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设计奖组委会(CIDF奖)主席 ,央视“60年60品牌”评委,新浪财经人物,“新营销”运动创始人、深远营销变革管理理论和精品营销战略理论的创立者,并十余年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事业的普及与进步。
90年代TCL郑州销售公司总经理、TCL集团营销副总裁,创维集团副总裁和中国营销传播网CEO。现为联想、美的、东风、华帝等长年顾问。
著有《破局:中国营销变革管理新思维》、《洞察:中国营销渠道变革蓝皮书》、《区域市场:企业营销战略的着力点》、《原点上的突破:中国工业设计创新策略》、《并购战:中国市场新春秋》、《TCL——网络制胜》、《中国企业生存环境诊断》、《中国企业“左”倾幼稚病批判》等。